文/转 三个小布丁。

网站编辑课程第一课:编辑的修养

有人说,网络编辑是“互联网搬运工”,只是做简单的“复制、粘贴”工作,其实不然,现代的网络编辑一定是记者,是编辑,是集图片、音视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领域的多面手,是全能人才,要做一个好的网站编辑并不容易,本套课程的第一课不得不提一下有关网站编辑的修养问题,使网站编辑的工作更专业化,更条理化。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搜狐公司的方刚副总裁在2009年讲过一些内容,我在这里大致将意思转达过来,同时做了些补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用户来到我们站上,从哪里进来的,点击那些链接,那些字号是用户喜欢的,什么样的字体颜色是用户易于接受的,哪样的图片是用户乐于看见的,那样的链接形式是方便用户的,那样的更新频率是对用户适应的,那样的排版让用户觉得不舒服等,都是网站编辑应当考虑的内容。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就会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处处从用户出发。目前百度等搜索引擎也越来越考量用户体验,相信做好用户体验会成为网站编辑在入职时就必须具备的修养。


二、时刻认识互动的重要性。不管我们在做论坛(BBS),还是要做新闻站点,我们需要随时关注用户反应,如果有评论,要第一时间给予回应,新时期网站的最大的特征就是互动,当网站出现任何一些互动情况时,一定要身体力行地参与进去,这样网站的黏性才会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从少有的种子用户期,慢慢沉淀更多的粘性用户,网站的价值才会有所体现。因此,编辑的互动思维也很重要。


三、要有市场经济思维。新时期的关注客户的需求和需求变化,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内容),并注重客户反馈,不排斥新的工具和生产手段(QQ空间、微博、微信等),重视技术创新,积极主动寻找一切可能的消费渠道(传播方法)。找到好内容,找到好的传播方式(比如什么样的标题更吸引人等),是编辑内心应当时刻考量的因素。


四、做好每一次出版。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的每一次发帖,每一次发表文章,每一次发表评论,都是出版工作,是针对我们网站的一次出版,也是面向搜索引擎、SNS和其他渠道的一次出版,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消费)的同时,附加了一篇评论(生产),同时也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了好友们(付运),这整个过程都是出版。所以我们的日常工作都要重视起来。


五、提高自己的媒体修养和工具修养。现在的网络编辑受专业训练少,职业归宿感不强,而网络语言暴力成本太低,很容易形成语汇沦落,要注意在媒体中保持自我。另一方面,要熟练学会运作各种硬件设备和电脑软件完成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处理和操作,这些都是必备技能。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网站编辑,一定要坚持学习,掌握主流的媒体制作软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本质工作。


网站编辑,其实并不简单。
(待续……)


网站编辑课程第二课:用户导向思维模式
说点闲话:网络编辑是个很枯燥单调的工作,但如果你觉得单调而重复,那只是你想的不够多。其实你的工作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觉得你自己所在的网站还算有前途,建议留下来,不要轻易跳槽。

转入正题。

做网络编辑,一定要有用户导向思维。这跟其他行业是一样的道理。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最近最多的说法叫用户的“痛点”,尽管很多产品或者网站本身就是依照用户的“痛点”设计或开发的,但真正考量到细节上,编辑们还是大有可为。你提供的内容是不是用户需要的,这是网络编辑时刻要考虑的问题。什么样的内容,才更容易受到用户青睐?你不能想着,我觉得这样的内容用户一定爱看,而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问题,而非想当然地觉得。标题用什么样的句式,配什么图,图片在文章的什么位置放进去,文章里的那些小标题需要加粗,那些文字需要改变颜色(当然,在SEO的基础上,你可能还要考虑H1-H6的标签怎么使用),什么样的图片用户喜欢(当前这个时间段用户最喜欢看什么样的图片,比如,武媚娘热播时,你一幅范冰冰的图片就给你带来用户的100次点击),文字怎么排,文绕图,还是图绕文,那个位置鼠标悬停的最久,最方便用户点击,网页的那个坐标是用户最经常点击的,什么样的文字用户爱好,自己网站的目标用户是谁,这篇文章写给谁看,他们会需要什么……,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合格的网站编辑需要认真考虑的。

整理好内容后,一定站在用户的角度再思考一下:这样的内容用户最想看到什么详细的东西,由此生发开去,用户可能最需要再看到什么东西,用一个链接链过去,用户自然会留下来(网站的跳出率就会降低),网站的黏性自然增强,你可以考虑链接用什么标题才会让用户点击过去看,在这一刻你必须和用户站在同一位置上,换位思考,然后整合出来用户真正想看的内容,根据用户的想法,再对内容的人群进行细分,细分之后加以考量,做出真正符合目标用户思维和需要的内容,这样的内容,用户才会去关注,才会去回帖,评论。

做网站编辑一定要避免的是“想当然”,替用户做决定,或者为了完成任务堆出来点内容,其实,这是对你的工作不负责任,当然,你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网站编辑。你不要把你的工作只当成换工资的饭碗,而要真的考虑你的用户,考虑你的这一篇文章或一个专题页能给用户解决什么问题,真的如此,那,前途远大矣!

话不多说,就此打住。
(待续……)




从古文明的没落与繁衍谈网络编辑的特征

现代传媒之父麦克卢汉有句很有句的话,就是“媒介即信息”。网络和纸媒完全不同,因此,在从事网络媒体和传统纸媒工作中存在很大的差异。

举个例子:四大文明中的埃及文明及两河文明(及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这些文明现在几乎不见踪迹,保留下来的东西很少,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些文明记录在莎草纸、泥板等媒介上,很容易损坏,不易于保存流传。而中华文明则相对于他们选择了更好的媒介,用了更好的材质,如甲骨文、竹简,后来更是用了坚韧不朽的宣纸去记录自己的文明。所以材质的差异对于文明和文化的传播是影响很大的。

报纸,8开纸,最多全部写上汉字,2万字,那一纸报纸32版,能写多少字。网页呢,一个页面堆个10万字一点问题都没有,页面无限大,而每一页的成本基本可以不考虑。因为这个页面不值钱(基本上网站的某个页面的成本在无限递减后是不用考虑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正因为成本低,所以承载不了更高质量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的快扔砖),因为没有用户在这里长时间停留,所有的用户在网上看大部头的文字都会受不了(那些低头党读小说的例外)。因此,网络媒体承载信息的特征是轻、快、趣。不能用网媒形式出版哲学著作或学术专著,例如《资本论》《梦的解析》,否则网站编辑会饿死,那是出版社编辑的事儿。

因此,网络编辑就需要,把文字图片做得短、轻、快、趣。

短,是指文字要短。通常情况下是300-500字,当然,如果你想表达更多的500-800字也可以,但不要超过1000字,人们的阅读疲劳是从800字开始的(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疲劳点)。

轻,是指文字的易读性。你上来一大堆成语,一大堆典故,很多人认不得这些词,先闪人了,跳出率高是一定的。因此要易懂,说大白话就可以。

快,是指最新鲜的资讯。你不要老拿一些陈年旧事给用户,他们不爱看,汪峰求婚成功的事,出来了,第一时间你就发文章祝贺,这是快。

趣,就是你尽可能地把文章写得俏皮,有趣。不要板着脸,现代生活压力够大了,谁还来听说教(其实这篇文章也是说教,于是我起了名字叫课程,不爱看的扔块砖头就走吧。)要组织更多用户爱看的文字,而且要采用用户喜欢的表达方式。

做一个网络编辑不要老想着普利策奖,网编估计得这个奖的可能不大。要围绕前面的课程里讲到的用户导向为原则,组织轻小,有趣,便于阅读的文字给用户,用户才会因为这些内容尽可能的在你的网站页面停留,减少跳出率。
(待续……)



为什么选择网络编辑这个职业?

从事网编的小伙伴们,现在问大家?你为什么选择网编这个职业?是因为它起点低?还是其他原因?有人说兴趣、喜欢上网、更加自由等,大家说得都对,也比较实际,还有的人说,我啥也不会,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网编,这个也对,还有的说是因为我要挣点钱,这也不错。
但布丁请你一定认真思考这三个问题:
1、你在做什么?(就是你每天的都在从事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做的具体事情是什么?)
2、你会做什么?(就是你现在能做什么,你具备那些有可能影响你工作的技能?)
3、你想做什么?(通过学习也罢,通过努力也罢,你最终想做什么呢?)

因为不想这些,你就会浪费掉除去金钱、地位、荣誉等最宝贵的东西——时间!因为时间不可逆转、不可弥补。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一生的职业生涯,甚至于你的人生轨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正在做的不一定是你想做的,你想做的不一定是你能做的。挣钱不错,但是一定要花费掉的青春年华——时间——花得除了简单的物质回报以外,还可以得到更多更高层次的东西。

网编意味着:
枯燥无聊的搬运网站内容;
无穷无尽工作,有时还需要加班;
低廉的薪水,微薄的待遇;
新人的威胁,未知的前途……

那么,什么是网编应当掌握的东西呢?与传统行业一比较,发现,除了文字能力、策划能力、行业知识、编辑能力之外,网编还需要学会相关工具的使用,还要有推广能力,用户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HTML、CSS,PHOTOSHOP等一大堆技能。一比较就发现,网编要比平面的传统媒体的编辑强大得多。因此,在网络媒体中,技能是最重要的,再配合好的人脉,才会有好的发展。所以,你需要每天不停地学习,除了做足编辑的功课外,你可能还要了解很多相关的东西。

网络媒体是未来媒体的方向,美国最著名的300家媒体已经倒闭了一半还多,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网络,因此努力修炼自己吧,最后的你会具备强大的综合能力,你也会从小编到责编、主编、总编……而薪水取决于能力,你的20W或30W、40W年薪才有可能实现,或者,你还有其他更好的发展,因为,你是能力超强的复合型人才。

到时候,你想做什么,才不取决于你的上司和老板。


网络编辑的631原则

终于过完了旧历的新年,就要上班了,这时猛然更清晰地认识到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如沙漏一样,一刻不停地流淌,连孔子老人家面对大河也说:“逝者如斯夫……”。古语也说得好:“百岁流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因此觉得有必要对编辑的时间分配大谈一番,而谈编辑的时间分配,属于较扯淡的话题,因为很容易掉进心灵鸡汤的陷阱。于是,在扯淡之前先另外再扯几句淡,证明时间分配是有价值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2005 年的时候,彼时Google 刚刚上市,其核心的搜索以及AdWords广告业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然而,也是在那时Google开始意识到,他们的所有资源都被迭代和改进核心业务占用着,而由于核心业务的高增长性,迭代和改进也因此还具备很大的空间,因此它们会像漩涡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一直牢牢吸住所有资源,不可能主动放手。因此Schmidt、Page 和 Brin在那时决定,一定要抽出一部分资源来,迫使 Google 在核心业务以外的项目上有所投资。

于是便如Schmidt所说的那样:
我们将70% 的时间用于我们的核心搜索和广告业务上。然后将 20% 的时间投注在相关业务中,比如 Google News、Google Earth 和Google Local。最后,我们将10% 的时间花在那些全新的事情上。换言之,Google 将其 20% 的资源用于开发原有基础业务上的新业务,而将剩下的 10% 资源用于去实现那些全新的、看起来十分疯狂的 idea。而这种资源分配的思路很类似投资者们为自己寻找最佳的投资组合的思路——根据有效边界(efficient frontier)理论,当时的 Google 拥有近乎垄断性质的行业地位以及利润,并且二元股权结构也对创始人友好,所以Schmidt意识到 Google 拥有丰厚的资本和时间可以去投资,因此他选择让Google通过投资高风险的项目,来获得高回报,为公司取得更长远意义上的成功。

扯远了吧,以上只是说,时间对于大公司一样有分配的需要,对于个人则更是如此。

网编的631原则有效地规划出网络编辑的时间分配原则,对于使网络编辑的时间系统化大有帮助。631原则大致如下:

在网络编辑每天工作的内容中,大约60%的时间可以简单地做转发稿件处理,对稿件只修改一下标题,改一下来源,题头,前言,结语之类的,然后就发布,这方面锻炼快速阅读和模式化修改能力,最不济,练习一下对新闻六要素的学习和掌握也是不错的。因为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5W1H“是一致的。【“5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一个好的职业编辑,对于新闻的模式化写作都有很强的能力;

大约30%的时间进行更为深度的改写:
1、如对主要段落、主要表达方式进行修改,使其成为改编稿件;
2、对较多同一内容的不同来源信息进行整理,使其成为整理增益稿件;
3、或者说将几篇稿件改编成一篇,或将一大篇稿件改写为多篇不同角度的小稿件等等。

这些可以根据用户群和阅读习惯进行决定,其实,这已经涉及了伪原创,或者是说是增益原创,我们说,碎片化时代的信息如果你整理得增益效果好,连百度都会加冕你的工作,因为百度官方对增益整理的内容认为是有益于用户体验的,因此也会获得良好的排名;

大约10%的时间一定要用于原创写作和新能力学习,即每天都要真正自己去写一些稿子,这些内容占所有工作量的10%,一方面锻炼笔头能力,另一方面让你真正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思考我看待内容的制作,并且有时间去观察和关注业内最新的知识,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从而在不断发展的行业内不致于掉队。

以上的631原则适合于入门级的网络编辑。先分享给大家。
(待续)



什么是互联网上的真传播?

互联网由无数的网站组成,目前中国就有网站320多万个,既使一家网站只有一个网站编辑,那么,中国范围内也至少有320万(后面小龙回帖说:“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站总量近350.7万个。”估计还要更多,感谢小龙)个网络编辑在提供内容,并且,网站的数量还在每天增加着,这也是为什么网络编辑在短时期内成为热门职位的原因(从冷门职位变热门,这个职位仅用了3年时间),当然,我们不排除那些拿了采集工具一上手就是几十个站的站长,他们的工作不在我的讨论范畴,我们这里只讨论那些以编辑组织内容、原创内容的网站,这样的网站数不胜数,编辑队伍也以万计,但网站的编辑们都真正理解了网络编辑的传播原理了吗,什么又是互联网上的真传播?这是网站建设方的网站编辑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把大概念做透,工作才有主心骨,才有目的性。

网站的优势在于其自身同时具备了媒体属性(像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属性,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要真正传播好内容,必须是依靠下面几点,网络编辑们也必须做好这几点才算是称职的网编:

1、要以一个分享者的姿态制作网站内容,传播的内容一定是可以引发交互的。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你宣传的内容是用户需要的内容。我们看新浪、搜狐、腾讯那样的大门户,长达6-8屏的站点,用户点击的内容只不过千分之一面积,所以编辑一定要考虑,你的用户需要什么,什么可以引起用户的兴趣,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现才真能让用户点击进去并留住用户。

2、要以是否引起交互来判断传播内容的是否适合网站。这个东西你放在站上了,一定要引起用户去参与,没有用户参与的内容,是没有价值的。网站的成功,其实就是“我来说两句”“我来点个赞”的成功,缩小到论坛社区的操作就更是如此,我们在做论坛这类(UGC)网站时,一定要想办法吸引用户来参与交互。

3、要以是否足够平等来确定内容的可传播性。传播的方式一定是平等的,在互联网上没有人是老大,大家都平等,就是你有1亿元,你也只是一个互联网ID!用户在互联网上完全平等,这看似不能实现,那些大V们的一句话,后面可能会跟无数个粉丝,但,也可以有一个屌丝对他无动于衷。

4、100%按照阅读者的感受设计内容。这个内容是用户需要的,这个内容的展现形式也要是用户喜欢的,这是编辑们一定要做好的工作,其实这一条跟第一条有类似,只是再特别强调一下用户体验,而且用户体验已经成为SEO工作者和编辑们的主流建站思想。

5、是否让内容自我引发传播是断定传播是否真传播的标准。好的内容,适合传播的内容,自身会引发传播,因为内容本身有价值。这也是分享更多的内容会获得好的排名的原理。

以上这五个标准,是互联网真传播的标准,也是网络编辑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并用到工作当中去的内容组织标准。



网站编辑第七课:成就网编的两大特质

网站编辑的工作是在网站组织、发布内容,并引导网民的互动,而网络编辑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要大量的占有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杂七杂八的新闻,综合资讯,详细分析,图片,电影,音乐,游戏,文学作品等等很多,通过占有这些资料,经过编辑的再次加工整理,进行内容的再次传播,在这里,网站编辑就是网络传播的一个节点,而作为一个网络节点的网络编辑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具备下面两点:

一、敏感
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刘强东春节回家,比如奶茶妹是不是到了现场,比如刘强东会不会分给奶茶妹股份,比如站长群里的各种激烈讨论,比如最近最流行的网络语言,比方最近又有什么娱乐新闻,这些都是组织帖子的好内容,一个优秀的网络编辑一定对于组织自己领域内的各种新闻保持足够的敏感,否则,新鲜的内容就会从你的眼皮子底下溜走,而这些,一定是最新鲜的原创内容。

做网编,一定要敏感到不让蚊子踢一脚,要真正感觉到大西洋那一岸蝴蝶翅膀的振动,并把这种有可能带动网民反应的内容尽快地组织到网上,传播出去,你的内容就有吸引力!

二、思考
不思考,勿宁死。没有思考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那么,没有思考的网络编辑呢,假如你天天只是复制、粘帖,不去从复制、粘贴中学习一些整合能力,学一点专业知识,学一点对你有用的杂学,那么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IT民工”,你的明天就会是今天的翻版,那么你会很快倦怠。你的用户也会因为你的内容没有经过你的思考加工而变得与众多网站的内容雷同,没有新意,紧接着就是失去用户,失去关注,渐渐使你服务的栏目或者网站的声音在众多声音中消逝。因此,当你每天的工作中保持有效的思考时,你的工作就会有创造性,而创造性,正是网编最稀缺的品质,正是打造为用户提供崭新内容的不二法门。

创造性组织原创内容,创造性引起崭新互动,创造性引发新一轮的思考。

因此,一个好的网络编辑,不管你从事网编的工作时间有多久,你所依托的平台又多大,都应当时刻葆有以上两点,敏感让你活跃,思考让你沉淀,二者的结合足以让你变为强大的动静合一的优秀编辑灵魂。



成功的路径
解读梁宁《成功的路径》-网编的题外话

梁宁,曾任联想事业部副总,绿人中国网创始人兼CEO。梁宁出身于军人家庭,行事果敢,雷厉风行;性情豪爽,交友广泛,博览群书,下笔如神。爱好围棋、喜欢看漫画。她对旅游、历史、宗教,周易及风水也都颇有研究,素有中关村第一才女之称,更是被业界人士尊称为“女侠”,当然,她最近的走向,就不再多说了。我这里要提到的是她在2009年的鞭牛士网编训练营中曾经有题为《成功的路径》的讲座,讲座中,主要是三个关键词的解析,布丁觉得对大家一定是有所帮助的,现在我们顺着作者的思路解读下去。

三个关键词:主观世界,原点,路径

电影《头文字D》(不是所有的人都看过,就是黄秋生和周杰伦的那个版本)里面说道: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找到他的世界,一个人只有有了自我的觉悟,确认自己的世界在哪里,才能知道日复一日的24小时,该把时间放在什么地方才算有效的积累。这里布丁要特别强调一下:有效积累。

你需要知道哪里是自己的世界,什么事情是你人生的有效积累。自觉自愿地把时间日复一日地花在上面,很清楚地确认这是你要的。比如,你对什么东西如数家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对它的微妙变化都能够有知有觉,而且知道自己在其中“可作为”的是什么。一个人的主观世界,基本上决定了这个人是否有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有的人,他(她)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相处很久,他(她)对你的性格,变化一概不知,他(她)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说明他(她)心里只有自己,活得自我,这样的人,还等着人生开窍,等开窍再说。

有的人,上班之后的办公室,下班后的小家庭就是他的世界,不多想,喜欢就沉浸,感到痛就放弃,不好不坏能忍,暂时将就着。这些人的时间基本上被碎片地使用掉了。因为生命的能量是有限的,把它零散地用在各个地方,很难形成有规模意义的积累。

有的人,除了工作、家庭外,对自己专业的纵深状态,也有意识地跟踪,并建立知觉。他做的事,不是为了对付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而是有意识地冲击行业的高度。这样的人,他将拥有自己的品牌,是高级人才。

有的人,除了工作、家庭、朋友和专业外,对整个行业也非常了解,解行业的都循环系统,这个行业中有分量的企业和人的来龙去脉,千丝万缕的关系,知道关键点和获取渠道的成本,这样的人,可以运作一家企业。

有的人,除了工作、家庭、朋友、专业和行业之外,对产业非常熟悉,行业只是产业的一个链条,而产业是整个生态系统。这样的人可以运作一个大企业。

有的人,除了工作、家庭、朋友、专业、行业和产业熟悉以外,对政治、金融、社会舆论都能有足够的了解,这样的人,是领袖级的企业家。如柳传志。

当然,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都是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遇到了社会人该遇到的所有状况过程中形成并建立确任的。

梁宁在这里提到一句话:“在时间的砂轮下,还原自己的真实轮廓。”年少轻狂时许的愿,20年后能否不改初衷?

你选择了世界,就选择了自己时间的分配方式,选择了那些你不重点花时间做的事情,以及你必然要失去的东西。你没有时间关注家人,你会被抱怨,你会懊悔;你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你的身体总有一天会给你一个抗议。但我们每天只有24个小时,只能做一点点事情。而每天都在失去昨天,只能在不停失去的过程中,坚持追逐自己想要的那一点点东西,获得与否,难说,而失去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要做好失去哪一些的心理预算。

谁是流沙,谁是柱石?那么你可以先看一看,他的主观世界有多大。他的主观世界,就是他能够主宰的帝国的疆域的上限。

以上是第一个并键词:主观世界。

现在说第二个关键词:原点。

什么是原点?一个企业,不依赖任何外部资源所能够直接完成的事情,就是它的原点。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他愿日复一日地过, 这也是他的原点。

在自己的世界里,要知道自己的原点在哪里,是个什么样子,那以后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就是,这件事情做到最后失败了,也就这样了。就去研究第三个关键词,路径。一个时间范围之内的最佳路径,自己的成本和资源范畴内的最优路径。大不了,被打回原点。

问题是,怎么来看自己的原点,并不断使自我的原点更强,梁宁总结了一个模型。起始点是人的天性,他的自律,他的人生高度的追求,面对挫折和羞愧自我调整的能力等等。如果这个点不够强,其他能力再延伸也没有用。比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与孙少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界定出他们的“原点”,一个是要守望乡土,以现实主义为根而雄立家乡的汉子;一个是有外面世界追求的,以浪漫主义为浪迹天涯的“打工汉”。我们以“原点”概念界定,是原点界定了他们两个不同的人生。

在这个原点上,就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学习和积累所获得的能力。大致有三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内部资源管理能力,外部资源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一求诸已,第二共生于社会和周遭,第三则是超越。这三个能力不再详细解析,否则这篇文章就太长了。

以上是第二个关键词:原点。
以下是第三个关键词:路径。

这才提到本文的关键词:路径,对,是这样的。

其实,一个人的主观世界和他的原点,基本上已经构成了这个人的份量。那这个人能走多远,就是路径的比拼。

大家知道,竞争的本质是对资源的争夺。所以,获得资源的路径、路径效率、路径成本,都成了关键。

你的主观世界,决定了你身边会有什么样的人;你的原点,决定了身边的这些人会怎样评估同你的合作,以决定用多少资源(比方说资金)来支持你。

很多人是路径的沉迷者。用大量的时间钻研关系、平衡、技巧(也包括SEO界的现状)。钻研路径在短期内的物质斩获一定大于坚守原点、锤炼原点的人。但假以时日,钻研路径与坚守原点者的最终成就通常是坚守原点的那个更加强大且收获更多。所以,同样的时间,是投机路径还是坚守原点,就像一个人练功夫一样,是否意守丹田,把《九阳真经》花上几年的功夫好好练练;是否先挑了《九阴真经》的“九阴白骨爪”先厉害起来再说。这纯属个人选择。

思考一下,你的主观世界是什么?你的原点是什么?你有什么路径可走?




起承转合作文法

其实,布丁顶顶讨厌写八股文了,每当读起八股文来,就味同嚼蜡,今天却又不得不在编辑的课程里写上这样的有关八股文的作文方法,原因大致是因为:


1、百度认可这样的作文方法,毕竟传达内容,且结构工整;
2、这样的作文方法出文章快,合乎内容要求,易于批量撰写(不是生成)。
3、历史上写这样的文章的大家也不少,比如曾国藩、李鸿章之流,也都是大家。


这是在布丁被很多网络小编们问了之后给出的办法,其实这是当初教《大学语文》课时留下的应付考试的一点方法。写一篇平常的没有再平常的文章,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跟过去八股文的说法一样,由“起、承、转、合”谈起了。


大抵一篇文章,总要有个起因,不管是什么样的标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关键词(或者长尾关键词),不管是针对某个新闻事件,某个静态物件,某个特定人物,某个关键词专题,一定是有读者需要这样的文章(也有人说,百度需要这样的文章,不管了,先写下去。),或者,你需要写一篇文章满足搜索人们的需要,总之,就根据你需要满足的人的出发点开笔吧。


大白话,就直接提问就可以了,不用绕弯子,开门见山是最好的写文章方法,并且,这样的写法很容易把关键词在最初的几十个字里体现出来,这是好事。当然,如果你既能写出关键词,又能牵三挂四地写出一些读者愿意看的花花绕,那是本事。“起”这一段,就是把文章为什么要写,原因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表述明白就可以了。这是“起”


紧接着,你就要对前面的第一段文字做“承”接工作了,或者提供背景资料,或者提供数据,或者提供参照物,或者把来龙去脉讲一讲,列一列,补足第一段写的话里面没有交待清楚的相关人物,相关事件,相关环境,相关专题,尽可能地把与主题相关的东西有条理地罗列出来,这样的,即便后面两步不做,也算是一篇实实在在的报道了。不妨在这一部分里,再恰当地写进去几次你的关键词。这是“承”


话不多说,第三步是拔高的一步,前面是平铺直叙,而到了第三步,如果你是一个老练的网编,你一定要学会提问题,并把人们想就这件事情,这个事物,这个专题所能提的问题多想一些,列出来,那个最有杀伤力,就解析哪一个。这个切入点越奇特越能引人注意,当然,这是需要一些热点把控能力的,这一步,转得好,出彩,转不好,也不会有大问题,因为前面两步,你把基本资料提供齐了,网络用户是基本满意的。偶尔记得提一下关键词,不要生硬,略提高一下关键词密度就可以了。这是“转”!当然,这一步是好的网编与普通网编的差别之处。


转也转罢,事情讲清,问题解答完毕,要再站到对整个事件的基本面,全局面做一下评价,围绕关键词说上两句。这是“合”


会写这类“起、承、转、合”类的文章,是网编的基本功,随手就能写上800字,这是基本功,是需要平常多多练习的。如果习惯了,你网站上就不缺原创的文章了,因为信手拈来,就是一篇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的文章。










 


标签: